科技日報記者 雍黎 實習生 楊敏
“劉老師下個月來中心坐診的日期定了!”7月17日,當重慶市中藥研究院魯渝中醫藥康養中心(以下簡稱康養中心)工作人員唐小樂在診療群里一發出消息,立馬得到群里不少患者的預約信息。
唐小樂說的劉老師,是魯渝科技協作特派員、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頸肩腰腿痛醫院院長劉春山。作為山東遠近聞名的針灸專家,劉春山來重慶幫扶已經4年,他充分整合魯渝雙方中醫醫療、中藥資源評價及健康產品開發等資源,為重慶中醫藥健康產業“施針把脈”。
劉春山(左二)在中藥基地指導種植。重慶生產力促進中心供圖
傳授獨創針法 建立康養中心治療慢病
腰肌勞損如何治療?半月板受損如何止痛?糖尿病如何長期監護?……在康養中心,劉春山向唐小樂傳授著自己獨創的中醫藥康養方式。劉春山擁有40年的經筋研究、臨床經驗,創立了“解結松筋”療法,獲得多項針灸專利,并獨創了系列的中醫治療慢病的方法。
“今年是我在重慶的第四個年頭。”劉春山說。作為魯渝科技協作特派員,他從2019年7月第一次到重慶,每月赴重慶一次以上。他牽頭在重慶市中藥研究院已有門診部基礎上,積極整合魯渝兩地資源,建立了重慶首家專業康養中心——魯渝中醫藥康養中心。這是重慶市科技局、山東省科技廳魯渝科技協作的重點任務,也是重慶市中藥研究院大健康科研及產業融合的改革試點。
康養中心以疼痛專科特色門診和慢病遠程健康管理為主,設有治療室、中藥熏蒸室、中藥汗蒸室、艾熏室等。不僅能治療頭疼、腰痛、肩周炎、關節炎等中醫外科疾病,還能治療耳聾耳鳴、高血壓、糖尿病等筋性內臟疾病。劉春山將自己多年的針灸和管理技術輸送到此,為康養中心設置了全方面、全流程的治療方法。
“劉老師的針灸和重慶的針灸不一樣。”唐小樂說,劉老師針灸用的針比常見的針粗而長,不過在治療關節疼痛上很有效,現在已經成了中心“行走的招牌”。
以膝關節治療為例,“西醫治療膝關節疼痛癥狀,常常采用人工置換半月板。”劉春山說,但實際上,半月軟骨不存在感覺神經,產生痛感的是韌帶、肌肉等周圍組織,屬于筋經損傷。劉春山用獨創的“解結松筋”療法松解產生疼痛的結筋點。自2020年9月運營至今,康養中心至少成功治療了2萬多例病例。
積極“造血” 培育人才打造產業
重慶市中藥研究院作為重慶中藥專業科研機構,擁有中藥鑒定學、中藥生藥學、中藥化學3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不過在中醫健康醫學上還處于起步階段,劉春山的到來正好彌補了這一不足,他帶頭創立了中醫健康醫學學科,走出了重慶市中藥研究院進入該學科體系的第一步。
為加快該學科建設發展,劉春山積極培養重慶方團隊針灸技術,把控中藥理療項目以及藥膳相關產品開發方向。同時,采用“師帶徒”的師承教育模式,培養學科帶頭人才、“解結松筋療法”針灸治療人才,為魯渝協作“造血”。
“治未病”是中醫獨有的治療方式,即通過中醫藥預防及干預技術、中醫藥調理新產品,來改善人體亞健康狀態。為破解慢性病及未病防治重大研究課題,劉春山與重慶市中藥研究院共建了“中藥健康學重慶市重點實驗室”,重點關注防治腫瘤、降血糖、降尿酸、提升人體免疫力等研究。
重慶有著豐富的中藥材資源,作為魯渝科技協作項目負責人,劉春山針對重慶幫扶區縣的實際情況,挖掘優勢產業,與重慶市中藥研究院通力合作,通過在重慶貧困區縣建立示范基地,優選艾草、生姜等適用于中藥大健康產品生產的中藥材品種開展生態高效栽培和推廣應用示范,以“科研院所+公司+基地+農戶”模式有效帶動周邊農戶增收。
“中藥健康學重慶市重點實驗室”則圍繞生姜、艾草、梔子、烏天麻等重慶大宗中藥材,進行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增加種植的中藥的價值。圍繞老年病、慢性病和未病防治需求,大健康產品開發實驗室開展了中醫藥康養理論創新、艾蒿、烏天麻、兩面針等天然產物成分分離鑒定、活性成分早期成藥性評價、創新藥物非臨床安全性評價等研究,已開發了烏天麻保健酒、烏天麻片、烏天麻膠囊等系列產品。
在黔江金溪鎮建設生姜種植基地500畝,通過精深加工研究,開發并形成生姜首烏洗發露、姜棗派風味飲料、姜棗糖等多款生姜相關大健康產品,通過超市和電商平臺走進了千家萬戶。